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财政局专场
来源: 长城网  闫航 侯嘉正
2025-11-13 21:38: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1月13日讯(记者 闫航 侯嘉正)今天下午,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财政局专场。发布会全程如下。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常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唐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唐山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凤松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我市“十四五”财政事业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唐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乔迎丰先生,唐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非税收入中心主任云晓平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凤松先生作介绍,有请。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凤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凤松

  谢谢主持人!媒体朋友们,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财政事业发展情况。

  “十四五”时期,全市财政系统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财政实力日益增强,高质量发展基础更为坚实。

  强化从经济到财政的思维,在生财、聚财、用财上持续用力,不断做大财政“蛋糕”、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方面,财政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超2840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比“十三五”时期增加700亿元左右,增长约33%。从基层财政看,一半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0亿元,其中,曹妃甸区超500亿元、迁安市超300亿元。另一方面,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达5060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280亿元左右,增长约34%。其中,2023年以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年均超过1000亿元。可见,“十四五”时期较“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量、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财政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大事要事保障更加有力。

  坚持压一般、保重点,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必要、非急需支出,确保宝贵资金更多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一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资金超100亿元,推动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资源共享互通。比如,争取专项债券资金超70亿元,支持京唐城际铁路、秦唐高速开通,推动唐山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和经济圈;京津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了医保直接结算,与京津合作建设了11个医联体,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建设运行,有力促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二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十四五”时期,科技支出预计达65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约38%。投入26亿元,以“凤凰英才”政策为撬点,强化人才支撑。2024年引进研究生数量较2020年增长45%,目前全市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较2020年增长31%。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财政奖励,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000余家。三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资金108亿元, 用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引滦入津生态补偿等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连续3年退出全国“后十”;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改造面积达1.15亿平方米,惠及154.8万户;曹妃甸等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面积达1005公顷,海洋生态功能明显提升。四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资金183亿元,全力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施和美乡村“十百千”工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较2020年增长超2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7000元。五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积极争取试点示范建设,我市先后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获得中央、省财政支持20亿元,对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典型片区建设等形成有力推动。

  第三,民生投入最足最重,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保障过程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十四五”时期,全市民生支出预计达4000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000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稳定在80%左右。教育、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这五个领域位列前五,占民生支出超80%,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750亿元,主要用于稳岗促就业、保障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提标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支出超920亿元,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面发展。卫生健康支出超510亿元,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市工人医院、中医医院新院区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医”联动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四,财政风险有效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坚持依法适度举借政府债务,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过程管理,按时偿付政府债务本息。“十四五”时期,全市政府法定债务还本付息一直保持“零违约”。同时,紧抓国家一揽子化债政策契机,有序化解债务存量,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二是严防基层财政运行风险。持续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应急库款调度,基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三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与巡视、纪检监察、审计等各类监督贯通,加大对预算执行、财务会计等重点领域监督力度,开展全市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对擅自截留、非法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有效维护了财经秩序。

  上面这些成绩,是“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党的创新理论在财政领域的生动实践。展望“十五五”,唐山财政将一以贯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更高效能加强财政调控保障、更大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高水平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新的力量。

  谢谢大家!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感谢周凤松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在叫到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然后提问,谢谢!

  唐山广播电视台:刚才介绍道,我市“十四五”期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量、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请问在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发展方面,财政部门主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凤松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唐山财政科学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打出了一套有力的财政政策“组合拳”。

  一是积极发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在财政投入上做“加法”。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着力拉动经济增长。比如,累计争取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903亿元,为交通、市政等领域530个重点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推动“两重”“两新”政策实施,目前已分别收到67.8亿元、20.2亿元,支持水利、农业等多领域项目建设,推动汽车及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拉动消费超220亿元。

  二是积极发挥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在经营成本上做“减法”。

  企业是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有活力,经济才有动力。聚焦减轻经营主体税费负担,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税费支持政策,5年来全市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超770亿元。在政府采购中,对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在此基础上,对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考虑项目情况、供应商资信状况等因素,也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

  三是积极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在政策效能上做“乘法”。

  一方面,加强财政金融协同。通过资本金注入、奖补等方式,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对企业融资的增信支持,5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金额达94亿元,平均综合担保费率由2020年的2.5%降至目前1%。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目前已为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14.4亿元。另一方面,发挥基金撬动作用。市财政近五年出资32亿元,主导及参与设立政府投资基金6支,以股权投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143亿元,助力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发展堵点卡点上做“除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将坚决破除卡点堵点作为关键一环,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围绕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围标串标等行为,全面开展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持续规范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对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全面实行“双盲+远程异地评审”(双盲即盲抽和盲评。盲抽,就是系统随机抽取评标专家,随机安排席位;盲评,就是评标专家在不知道投标人信息的情况下,每个专家进行独立评审、独立打分,杜绝人为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干扰。远程异地评审,打破本地评标壁垒,实现优质专家资源跨市、跨行业共享),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深入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专项整治,持续优化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持续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长城新媒体:刚才的发布词中提到,我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80%左右,请问“十四五”时期,财政部门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非税收入中心主任云晓平。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非税收入中心主任 云晓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围绕“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推进民生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筑牢稳就业财政基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间,市财政统筹就业创业补助资金23.96亿元,用于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技能鉴定等各类补贴,支持开展各类培训50.2万人次,为我市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支持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350多亿元,支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90余万人,连续5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13元提高至193元。筹集医保领域补助资金超160亿元,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580元提高至70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安排资金6亿元,支持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三是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待。

  在按照国家、省政策保障各学段教育政策配套资金的同时,我们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统筹资金9.4亿元,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建设类项目353个、采购类项目310个,进一步提升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2024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另外,统筹资金6010万元,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全市近6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保教费予以减免,助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四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

  累计投入68.6亿元,支持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筹集资金34.3亿元,重点用于居民健康管理、传染病防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健康促进等27个方面的支出;同时,支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市4200余所村卫生室全部实现医保结算,方便参保群众就近看病就医。

  五是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从“养老”变“享老”。

  制定出台《市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一老一幼”服务提质升级十八条措施》,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达到336家,床位数达到3.9万张,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近7000人,养老机构的数量全省第一。

  六是支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投入资金超47亿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1%和60%,始终保持城乡低保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先后两次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连续两年提高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全市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七是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效。

  推动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落实省级乡村振兴资金6.8亿元、市级和美乡村建设专项奖补资金3亿元,支持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公共绿地、停车场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供热供气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争取上级资金7.3亿元,建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住房6.7万余套,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让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唐山广播电视台:从刚才的发布词中我们了解到,唐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请问“十四五”期间,唐山市财政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乔迎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乔迎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唐山作为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是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十四五”以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加强财力保障,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有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

  “十四五”期间,唐山财政认真落实党中央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将污染防治作为各级财政的重点保障和优先支持领域,筹措资金67.03亿元,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近三年全市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国“后十”,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落实,潘家口水库水质达到湖库Ⅲ类、大黑汀水库达到Ⅱ类,全市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格局日渐形成。

  二是有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我市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与财政政策有效衔接,制定了《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从10方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制定《唐山市支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全市38家钢铁企业完成环保绩效全面创A,获得奖补资金2.67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统筹资金6.73亿元,全面推动工业、能源、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市县资金22.13亿元,支持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惠及154.8万户。成功争取到全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落实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政策。

  三是有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

  我市2022年、2025年两度入选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支持项目,统筹资金8.1亿元,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曹妃甸荣获首届联合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重大项目奖”,唐山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安排资金6100余万元,支持建设自然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构建1+N监管技术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创新,提升矿产资源、森林防火等领域的监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升政策资金效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唐山市财政局办公室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财政,发展,唐山市,支出,高质量
责任编辑:侯嘉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