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西造”为何频频捧得行业“奥斯卡”——拳头产品背后的钢铁力量
来源: 长城网  闫航
2025-10-11 14:24:07
分享:

津西集团的厂区外景,展现现代化工业的坚实根基。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光明 闫航

  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公布钢铁领域十大拳头产品名单,河北津西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津西集团”)核心企业津西股份高端钢板桩成功入选。而就在今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2024年度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品牌培育产品名单”中,津西钢铁生产的热轧钢板桩也是我省唯一上榜的“金杯特优”产品。

  作为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其产品为何频频捧得行业“奥斯卡”?

  “构筑差异化优势,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提升边际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津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韩敬远表示,津西集团多年来不断推进装备、技术、产品、管理四大升级,持续优化产品与产业结构,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实施做专钢铁主业、做长产业链、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绿色产品的“专、长、高”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津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津西车间内钢板桩冷床,勾勒出车间的工业脊梁。

  硬核矩阵,撑起大国工程“钢筋铁骨”

  走进津西股份热轧钢板桩车间,33米长的成品钢板桩如银色长龙卧列,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逐点抽检的身影,勾勒出企业以精品立身的日常图景。

  “国内每使用三根钢板桩,就有两根来自津西;高铁线杆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90%。”说起“津西造”拳头产品,津西股份副总经理韩亚坤话语中满是自豪。据介绍,作为打造全国最大的型钢生产应用基地,津西股份已构建起覆盖152个系列、428种规格的型钢产品体系,其中三大核心产品群在细分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以钢板桩为例,津西股份目前已形成了U型与Z型两大系列30余个规格的全产品线布局,U600*225型号填补国内深基坑支护领域空白,Z型桩则突破欧美技术垄断,JZ12-770至JZ52-700系列产品可抵抗零下30摄氏度低温冲击……”

  见记者对“技术咖”表述有些懵懂,韩亚坤便将话术转换成通俗模式——

  在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建设中,千余根33米长的津西钢板桩组成环形屏障,抵挡住南海潮汐与泥沙侵袭,被施工方誉为“定海神桩”;腹板宽度达1000毫米的超厚H型钢,打破了国外对重型工程用钢的垄断,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基建项目;“王牌”产品高铁线杆能承受12级大风冲击,已覆盖京沪、京广、哈大等100余条高铁线路。目前,津西型钢产品已通过日标、欧标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种产品认证。

Z型钢板桩成品,其独特的截面设计赋予卓越的结构强度与止水性能。

  据介绍,2025年上半年仅钢板桩销量就达44.6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升至25%。

  “依托型钢生产基地优势,津西集团积极延长产业链。”津西股份总经理赵利欣说,我们乘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风口”,串接型钢研发生产、设计、PC板制造、钢结构产业园及绿色地产,致力打造绿色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链。

  转型密码,从量大面广到专精特新的破局之路

  在津西集团研发中心产品展厅,一幅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图表引人深思:2005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77位,年销售收入不足百亿元;2025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年营业收入1446亿元。这组数据背后,是产品结构从量大面广向专精特新转变的成果。

  “经历了钢铁市场的起起伏伏,我们决心不再追求产量扩张,而是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韩敬远回忆,20年前,正值全国钢铁行业发展高峰,带钢、板材盈利快。而绿色钢材H型钢,国内仅马钢、莱钢两条生产线。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按部就班,延续传统产品生产,另一条是冒险跳出‘舒适圈’,自主研发H型钢。”韩敬远说,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津西选择了后者。

  选择正确与否,时间给出了答案。此后多年间,钢铁行业“红利”窗口期快速收窄。普钢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不足——钢铁市场“供强需弱”结构性失衡凸显。

  反观津西集团,2006年首条大H型钢生产线投产,改善了区域内钢铁产品的品种结构,填补了河北省空白。2017年,集团又实施了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升级改造项目,部分产品打破国际垄断。

津西智能化生产线上,设备正精准协作,有序运转。

  然而,转型升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津西股份董事长韩力对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升级改造项目启动时的情景至今难忘。当时,一条需要完全自主研发的生产线摆在面前,但现实却是“要啥没啥”:没技术、没人才,也没现成的市场。

  成败看淡,不服就干!没有技术就学,没有人才就培养,没有市场就开拓。

  如果把型钢系列产品的技术难度比喻成一座塔,塔基和塔中间部位是工字钢、槽钢,角钢这些普通产品。塔的上部是H型钢,那么钢板桩产品就是塔尖上的那颗明珠,开发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几十名技术人员吃住在车间,一个产品要调试失败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津西股份首席型钢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桂营说,正是这股韧劲,让首条自主研发生产线在2018年顺利投产,改写了国内大规格钢板桩依赖进口的历史。

  多年来,津西集团本着“市场引领、研发支撑、生产保障”的理念,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与天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联合攻关20余项核心技术,每年推出30多个新产品型号,不断开发出填补国内和国际空白的各类型钢产品,如今津西集团已拥有大中小H型钢、钢板桩、电力角钢等多条生产线,逐步打造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型钢生产基地。

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行,奏响钢铁的交响曲。

  钢铁雄心,以拳头产品叩响世界500强之门

  “上半年钢板桩全球市场占有率25%,国内达70%,这只是起点。”在津西集团研发中心,韩力指着全球销售地图介绍。记者看到,屏幕上闪烁的光点覆盖欧美、东南亚26个国家和地区,北美某重大能源工程、泰国曼谷河道治理等海外项目的供货数据实时更新。作为连续2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津西集团正以拳头产品为支点,全力冲刺世界500强目标。

  “津西集团始终紧跟时代潮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韩敬远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启动之年,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津西集团已确立清晰的战略规划: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津西生产线上,进入串列闸机精准联动,有序运转。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年,津西集团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在高端化方面,研发厚度超20毫米的超强耐蚀钢板桩,瞄准海洋工程、核电建设等高端市场;在系列化方面,完善Z型钢板桩规格体系,实现从浅基坑到深水区的全场景覆盖;在绿色化方面,开发可重复使用15次以上的环保型钢板桩,降低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我们要让每个细分市场都有‘津西王牌’。”韩力透露,目前U900超大规格钢板桩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投产后将填补亚洲市场空白。

面向未来,津西集团以崭新的姿态,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拳头产品优势凸显,产业布局多点开花。

  日前,与安赛乐米塔尔合作的新能源软磁材料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目集高科技、绿色、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采用100%绿电供应,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软磁材料4.0标杆工厂和绿色工厂。

  “我们还收购了高新技术企业珠海飞马传动机械有限公司55%股权,进军精密机器人关节减速机领域。”韩力介绍,入局RV减速器行业,是津西集团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迈出的重要一步。

  未来,津西集团将聚焦创新、深化协同、开放融合,全力融入全球高端制造体系,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
津西 型钢 钢铁
责任编辑:闫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