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到处都是春天的味道。一只绿芽的探头,一个花苞的初绽,一条柳枝的漫舞,就叫醒了五颜六色,一点点红、一片片白、一簇簇黄、一道道绿,互相招呼着释放出攒了一冬的情感,共同萌动了一个季节,描绘出春天清新淡雅的景象。
这不仅显示出大自然的魅力,也充满了一季的诱惑力,让人有了许多遐想和憧憬,在平实的愿望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30日下午,当一个人在办公室坐久了,就想到校园散散步,感受感受春天的气息,看看新春报到的花花草草。
在校门口的一道铁栏杆上,一根根喇叭花儿秧虽然早已干枯,但它们依然缠绕着铁杆“坚守岗位”。只是较前些日子少了不少,可能是几天前的大风把花秧吹得无影无踪,而那一粒粒黑色的种子却散落在地上。
看着花种想到花开,于是,我便琢磨着采些花籽儿,种在花盆里试试能否长出来,到时也可以窗前观色彩,耳畔“听”喇叭,搞搞养花弄草的小举动,调节一下生活节奏,也为自己增添点儿业余小情趣。
喇叭花儿又叫牵牛花,它是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其弟兄姐妹各有不同,一大家中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也有混色的,花瓣边缘的变化也挺丰富,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观赏植物。
我跟喇叭花儿相识已久,小时候就挺熟悉,经常在墙头、寨子上、马路边儿、沟渠田埂等处见面儿,如果发现个儿大的或者少见的花色,必定要跟小伙伴们炫耀。只是想要摘一朵张开的喇叭花儿,就必须得起早,要不然那“喇叭”一准儿就关闭了。
小小的喇叭花儿,让我心里有了一颗故乡的种子。
上高中那年,语文老师布置了作业,我憋出了一篇作文叫《秋月》,那是全家人返城后,离开老家的个人心里感受,睡里梦里总是怀恋故乡的生活。文中叙说了记忆中的人和事,描写了老家的秋天,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特别写到喇叭花儿时,我说是早上才开,有一位老师硬说不是,几个同学也都说弄不清楚,他们不敢较劲”。可我不怕,硬是追着老师争执,一直到了教导处。一位姓刘的主任看我挺较真儿,而且有股绝不认输的劲头儿,他马上说:“这事儿挺简单,去查查《植物大字典》或者《辞海》就知道了。”我心想“这让我上哪儿找去呀!”最后,我把文中的这句话删了,就算完事大吉了。
一天,语文老师见了我说:“你小子说得对呀!老师也长知识了。”他说查了有关的工具书,喇叭花儿的开花时间通常在凌晨4点到5点之间,并且花期可持续到10月。因此,如果想欣赏喇叭花儿的盛开,最好是在早晨去关注它们。那一刻我挺感动,也挺骄傲。虽然那不是我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但那是我从生活的实际中得到的东西。老师对我的坚持给予鼓励,我也敬佩老师的职业操守。因为,老辈子就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说法儿。
小小的喇叭花儿,让我心里有了一颗知识的种子。
其实,喇叭花儿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缠缠绵绵不松懈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攀爬斗志,还有随风而舞动,到季则生长,任凭风吹雨打也不言放弃的勇气。喇叭花儿尽管它不名贵,但却挺有名气,而且是“鸣声在外”。
喇叭花儿对环境不挑不拣,不娇生惯养,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而它的花儿和籽儿还可入药,称得上是不起眼儿的“宝物”,一直跟百姓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挺受百姓的喜欢,也是一些文人雅士写文作诗画画儿的好题材,不少大家都写过画过喇叭花儿,也有不少作品在世间流传。
记忆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牵牛花》很有趣味:“叶似青云剪,花如碧玉凌。鸟来栖不响,朵朵巧垂铃。”诗的画面感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的“鸟”字非常灵动。从诗中可以看出徐老先生不仅善于观察生活,还能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特别之处。有人评价徐渭创作的特征:“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而宋代汪应辰的《牵牛花》却写道:“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牵牛花枝柔叶细不能独立生长,但它毫不气馁,一直向上攀登。当“喇叭”开放的时候,观者就只能仰视,诗中刻画了它不甘于人下的精神。
在众多画家的笔下,我最喜欢齐白石先生的牵牛花。老人对牵牛花情有独钟,仿佛是他心中的风景,那只小喇叭伴随了他的一生,令他百画不倦。用画笔写心声,以色彩寄乡情。形态各异有神韵、色彩鲜艳不媚俗、笔墨豪放有法度、寓意深远不空泛。白石老人的每一朵牵牛花,都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迸发着昂扬向上精神。仿佛诉说着在前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不畏风雨,向心中的目标不断奋进。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小小的喇叭花儿,让我心里有了一颗文化的种子。
老爸的一生也没离开过喇叭花儿。说起这不起眼儿的小花儿,老爸总提起老文友赵建昌老伯,他们都曾是开滦的老板子。从煤矿退休后,老人家放下了手中的笔,回家享受田园生活。但那颗爱心依旧炽热,他每年都采集大量的喇叭花儿种子交给中药铺,以此换取收入。每年一到季节,在附近的村庄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老人的身影,每回他的小三轮车上都装着满满的喇叭花儿秧。老人就是用这种简单的方式,一直资助山区的贫困学生,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小小的喇叭花儿,让我心里有了一颗奉献的种子。
老妈生前也喜欢喇叭花儿,在她眼里,这花儿就是为老百姓的日子开的。每回遛弯儿,只要看到喇叭花儿,老妈一定要欣赏一番,念叨几句过去的日子,特别是给弟弟妹妹摘花儿的故事。因为那时候日子朝不保夕,一家人都不能糊口,哪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平时在地里挖野菜,看到了苦菜花、野菊花、蒲公英花,就会采下来扎好了带回家。这些花儿既能欣赏,还能充饥。如果是遇到了一朵朵小喇叭花儿,那就是最好的“发现”,每回都如获至宝高兴万分,还必须摘下来保管好。小小的喇叭花儿,不仅给她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给她老人家的老年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
小小的喇叭花儿,让我心里有了一颗思念的种子。
说来人生无处无花开,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也不论是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状态,你就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美好,都如鲜花一样相随相伴。只是看你如何去发现、去甄别、去欣赏、去打理、去珍惜。
所以,今年我也要种几棵喇叭花儿,尽心感受前辈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重温昨日的温馨和感动,让未来的路上阳光灿烂开满鲜花。
回到办公室,我特意给花籽儿拍照,为喇叭“开播”留个最好的纪念。
这回虽然没能看到喇叭花儿,但我却寻到了花种,而且种在了自己的心田里。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爬满栏杆、开满籐的小喇叭,跟人们正说着心里话。
因为,花开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