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陶瓷百讲》
我们将继续探寻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毕南海的骨质瓷创作世界
探寻他在创作过程中的
独特心得与精彩故事
骨质瓷因含有磷酸钙等成分
高温烧制时内部结构变化复杂
极易出现变形等状况
这是创作时的一大难题
但毕南海大师凭借着
不断探索的精神
在设计时采用特殊方法
以他设计的 “金铃” 造型为例
借鉴古代灯笼型思路
下端线条挺拔
上部弧线较大
不仅让器物小巧玲珑
还能有效抵抗高温烧制时的变形
即便当时对骨质瓷特性理解不够深入
他也一心追求完美呈现
“金铃” 造型的咖啡具
诞生过程也充满故事
毕南海大师构思多种造型后
经恩师杨永山先生筛选
最终 “金陵” 脱颖而出
稍作修改投入生产后
效果惊艳
还被其他兄弟厂商模仿
这让毕南海大师倍感欣慰
2012年 毕南海大师为应对
骨质瓷烧制特性
设计了 “晚风” 咖啡具
主体呈方形的它
工艺精细程度要求极高
为防止变形
他在主体两侧及前后面
采用内凹式形制
成功避免高温变形问题
还借助装饰展现出独特壮丽姿态
让同行和消费者眼前一亮
毕南海大师在骨质瓷创作道路上
不断突破技术难题
用独特设计诠释骨质瓷之美
为陶瓷艺术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同时 也激励着更多唐山陶瓷人
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让唐山陶瓷在新时代
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