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荣获全国劳模 “一路开挂”有啥秘诀
来源: 冀云  宋建军 杜宇昕
2025-05-01 14:23: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杜宇昕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车唐山公司车体事业部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李子禹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车唐山公司车体事业部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李子禹。中车唐山公司 供图

  这位中车唐山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职校生到“高铁智造领军人”的蜕变。

  他主导完成16项行业首创性技术攻关,攻克车体侧墙焊缝全自动打磨等70余项“卡脖子”难题;他将机器人技术首次拓展至地铁领域,破解了行业空白。目前,全国30%的地铁列车侧墙打磨工序采用“李子禹方案”;他积极投身技艺传承,培养180余名青年技工,充实到智能产线……

  

中车唐山公司车体事业部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李子禹。中车唐山公司 供图

  这位“开挂”青年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持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多关注行业的前沿动态、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要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去尝试新的路线方法;第三,要勇于尝试和实践;第四,注重团队协作。”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子禹思路清晰。

  2019年,20岁的李子禹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入职中车唐山公司时,正值企业“数智化”转型关键期。两台新引进的打磨机器人“水土不服”——原本为高铁设计的程序无法适配地铁车型,面临停工风险,李子禹站出来说——我来试试!

  他带着团队吃住在车间,白天记录机器人动作轨迹,夜晚翻阅外文说明书,用3天时间攻克了激光模板基准参数调整难题,将调试周期从半个月压缩至72小时。

  这次“初露锋芒”,让他意识到:“与机器人‘掰腕子’,既要有死磕的狠劲,更需智取的巧劲。”

  此后,他主导的“焊缝追踪算法优化”项目,通过2500次实验、12000组数据,将打磨误差从行业标准0.5毫米压缩至0.2毫米——相当于两根头发丝的精度。这项突破,不仅让复兴号车体平整度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更使每列车打磨成本降低60%。

  在李子禹的工作台上,堆叠着《机器人运动学》《Python编程实战》等跨界书籍。他坦言:“机器人是钢铁与代码的共生体,既要懂机械‘筋骨’,也要通数据‘神经’。”

  2023年,他带领团队研发“智能磨片寿命预测系统”,通过AI分析磨片振动频率、温度等参数,将磨片利用率提升40%,年节省耗材费用超百万元。这项成果被写入中车集团技术规范,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将高铁机器人技术“嫁接”至地铁领域。针对地铁侧墙扁平焊缝的特点,他重构激光扫描模型,修改工装夹具,两个月内完成技术适配,开创国内地铁自动化打磨先例。如今,全国30%的地铁列车侧墙打磨工序采用“李子禹方案”。

  

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左一)与李子禹师徒二人共同受邀参加表彰大会。中车唐山公司 供图

  得知自己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李子禹说,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师傅——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他说,这些年,师傅毫无保留的教导,让他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和本领,师傅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一直深深影响着他。

  

李子禹为同事们讲解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中车唐山公司 供图

  “一个人的技术再强,也撑不起整个产业的升级。”依托“李子禹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他积极投身导师带徒和技艺传承。构建“1+N”导师带徒体系,开发《智能产线运维》等标准化课程,编制4万字《维修电工》岗位教材,搭建涵盖工业机器人编程、PLC控制等前沿技术的培训矩阵。参加国家级“火车头计划”培训项目的授课,完成公司级《ABB机器人操作与维护》等20余次专业技能授课,累计覆盖人数达1000余人次。培养180余名青年技工,充实到智能产线中。

  赛场是检验技术的试金石,更是突破自我的加速器。

  李子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正是2019年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备赛期间,他每天训练14小时,手指被工具磨出血泡仍坚持编程调试,最终斩获一等奖。此后,他7次征战省级以上赛事,将“以赛代练”理念植入团队基因。

  2024年,他率队参加唐山市技能大赛时,创新性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提前在虚拟环境中模拟300种故障场景,使现场故障排除效率提升70%。这种“虚拟+现实”双轨训练模式,已被纳入唐山产教融合教材。

  

中车唐山公司车体事业部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李子禹。中车唐山公司 供图

  以“毫米级追求”诠释工匠精神,用“青春加速度”助推高铁腾飞。

  李子禹的成长轨迹,映射着唐山这座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之路——从“汗水驱动”到“智慧赋能”,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共赢”。他的“开挂”密码,既是个体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制造业攀登全球价值链的集体宣言:以硬核技术立身,以开放创新突围,以薪火相传致远。

  从北京领奖回来的时候,在站台偶遇自己参与制造的动车组,李子禹内心雀跃,激动得像个孩子。

关键词
劳模,青春,唐山,奋斗
责任编辑:宋建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