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里的唐山丨开滦工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来源: 长城网  冯喆
2025-05-22 16:26:28
分享:

  燕山叠翠,渤海耀金。

  一座城,浓缩了半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唐山,在岁月长歌中书写璀璨华章。

  行走在唐山,你会惊艳于这座城市的美丽:现代化的城市、宽敞的街道、繁华的商业中心,处处彰显着它的活力与时尚。你会被这座城市厚重的工业文明所震撼,中国近代工业从这里蹒跚起步。

  时光回溯,1878年,唐廷枢创建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此时,一场清末洋务运动正在蓬勃兴起。

  由此发轫,在唐廷枢领导下,开平矿务局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制作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开滦把支援全国各地建设视为神圣责任,一批又一批开滦人踏上了援建之路。

  从天山脚下到大江南北,开滦人留下了一串串艰苦奋斗的足迹。360 名开滦技术人员在平顶山狭长的矿洞里挑灯夜战,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新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煤炭基地;800名开滦基建员工在西南的崇山峻岭间钻岩掘进,创造了月进 364 米的世界纪录。

  从“一五”到“五五”期间,开滦先后选派7549名生产技术骨干,奔赴全国 17 个省市自治区支援国家建设,为共和国煤炭事业发展所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能战斗精神光彩熠熠。

  1970年,国民经济回升,国家急需更多煤炭。开滦提出“四五”期间实现煤炭产量翻一番的口号,截至1975年12月23日,开滦共生产原煤2563万吨,比原设计年产能力整整增长了一倍,广大开滦职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抢险救灾尽显英雄本色,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在灾难面前,开滦矿工李玉林等飞车百里向党中央汇报灾情;吴显东、张永临危不惧,誓死捍卫工作岗位……震后10天,马家沟矿生产第一车“抗震煤”,仅用17个月时间,全部矿井恢复生产,且产量达到震前水平。

  开滦工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呈献给世人的是无私无畏、舍身为国、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英雄群像,特别能战斗精神支撑他们一次次破浪前行。

  开滦集团大力践行“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造”新时代企业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擘画了“五个现代化开滦”改革发展新图景。

  世纪追梦千帆进,百年轮回展新颜。进入新时代,开滦集团全力驶入科技创新的“快车道”,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取得了新成效。开滦工人,始终无畏艰险、昂首向前,续写“特别能战斗”新的历史传奇。

  百年开滦,薪火相传,“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唐山人民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出壮美篇章。  

  看,南湖之畔,化腐朽为神奇!曾经的采煤塌陷区,如今碧波荡漾、层林叠翠,成为联合国人居奖的典范。

  听,高铁呼啸,引领中国速度!从“钢铁摇篮”到“智造高地”,唐山的创新引擎全速运转,以大国重器的底气,标注中国制造的崭新高度。  

  赞,新质生产力,澎湃未来动能!机器人产业异军突起,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崛起,唐山以创新为笔,在传统工业基地的版图上描绘出未来蓝图。  

  今天的唐山,既是钢铁产量的“世界坐标”,更是网红打卡的“诗意目的地”。

  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转身,都诠释着奋斗者的无限可能。  

  历史的荣光从未褪色,精神的火炬永远燃烧。站在新的起点,唐山正以“特别能战斗”的昂扬斗志,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以奋斗致敬历史,用实干开创明天,唐山,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画卷中,写下更加璀璨的一页。

关键词
开滦 建设 工业
责任编辑:冯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