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召开2025年夏粮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新媒体  
2025-09-04 11:40: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闫航 冯喆)9月4日,唐山市召开2025年夏粮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全程如下。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常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唐山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唐山市2025年夏粮生产情况。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女士,请她介绍我市2025年夏粮生产的有关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唐山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郝莹玮女士,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谢忠桥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董印玲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董印玲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通报我市2025年夏粮生产的喜人成绩。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我市夏粮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个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夏粮的稳产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夏粮丰收的主要情况:

  一、全面突破,“三项指标”持续提升

  面积稳中有增,夏粮播种面积182.6万亩,较上年增加1.31万亩。单产持续提升,平均单产达到405.7公斤/亩,较上年增加5.08公斤/亩。总产14.8亿斤,创新高。面积、单产、总产的全面增长,标志着我市夏粮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二、精准发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大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积极争取并精准落实惠农资金,切实减轻种粮农民生产压力。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减轻种粮农民后顾之忧。目前,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1亿元,受益农户117万余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6143.99万元,小麦承保面积为162.57万亩,承保率达95%。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用良种良法深挖增产潜力。冬小麦以轮选266、兰德麦856、石农086等为主导,春小麦“津强系列”占比达91%,全市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强化技术推广,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全程业务指导,大力推广精准种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增产增效技术。构建严密病虫害监测网络,争取上级资金948.1万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推行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一平两通三提升”为重点,着力解决耕地质量和设施配套问题。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588万亩,占基本农田的88.68%。通过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改善农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四是强化综合保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强化应急保障,制定《“三夏”机收连阴雨天气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省内互助、省外协作机制,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队,建立4类应急保障台账,动态调度烘干设备和应急力量。“三夏”期间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次,机收率达99.9%,损失率控制在0.86%以内。提前组织农机手培训7822人,检修农机具11.3万台套。同时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开展专项培训103次,严查违法行为,守好了丰收的“最后一公里”。

  三、乘势而上,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在前期夏粮丰收的基础上,目前我市正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秋粮生产。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依托规模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强力推动关键技术措施精准到田,加强田间科学管理,持续抓好防灾减灾,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9.5亿斤以上。

  我市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各项任务,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感谢董印玲女士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谢谢!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记者:请问董局长,唐山在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采取哪些举措?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董印玲

  感谢您的提问。我市坚决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个关键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夯实“良田”基础,改善生产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深耕深翻等措施改良土壤。今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着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

  二是突出“良种”引领,挖掘增产潜力。在滦南、玉田等地建设4个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新优品种32个;今年以来共展示示范品种145个,筛选出一批更适合我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三是深化“良机”支撑,提升作业效率。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2024年共完成老旧农机报废4653台,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1.39万台。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了4416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机有效衔接。

  四是强化“良法”配套,推广关键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建设4个万亩示范片、25个千亩示范方,打造丰南(玉米)、玉田(小麦玉米)两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通过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记者:入汛以来唐山市降雨量显著偏多,给粮食生产带来挑战。请问在粮食生产方面唐山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郝莹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 郝莹玮

  感谢您的提问。入汛以来,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约二成,部分低洼农田出现渍涝,局部区域玉米发生倒伏,给秋粮生产带来一定挑战。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全力抓好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工作,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通过多种渠道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农业生产防范措施传递给农户,指导落实防护措施。

  二是全面排查隐患。组织县区及农户提前对农田排灌沟渠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特别是针对低洼易涝地区,指导农户提前疏通沟渠,保障农田排水通畅,最大限度防范农田内涝。

  三是灾后科学救援。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精准核查灾情,实施分类指导:对有排水条件的积水农田,及时抢排积水;对倒伏作物科学扶正并喷施杀菌剂、叶面肥等促进恢复;对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指导改种短生育期作物或适时耕整,为秋冬种做好准备。

  四是加强病虫防控。针对汛期高温高湿易引发病虫害的情况,加强监测调查,指导农户适时开展“一喷多促”飞防作业,实现“虫口夺粮”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记者:近些年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应急救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请问,唐山市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谢忠桥。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 谢忠桥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我市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建立健全农机应急服务体系,用足用好农机购置补贴等利好政策,突出抓好机收减损,着力提升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机械化装备与技术支撑。

  第一,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带动下,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持续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2.4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3.3万台,拖拉机配套机具14.5万台(套),耕整地与种植施肥机械10万余台(套),机动植保机械3.6万台,植保无人机850架,联合收获机械0.91万台。

  第二,农机应急能力逐步提升。今年我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紧盯关键农时,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分环节,依托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制定《唐山市2025年“三夏”机收连阴雨天气应急处置预案》。目前,全市农业系统共有3658台水泵可用于农田排涝灌溉,25台高性能水泵可随时有偿调用。全市建立18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时刻保障本辖区农机应急工作。

  第三,农机手作业质量稳步提升。组织农机农艺专家深入一线进行精准指导,全力保障粮食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强化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时效性。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农机手2.8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5万余份。在重要农时季节,组织农机系统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3场次,以赛促训、以赛提技,促进农机作业质量大提升。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对机收减损相对薄弱区域精准施策,小麦、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0.86%、2.02%以下,实现了“双降双优”。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唐山 新闻 发布会
责任编辑:冯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