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开源节流一把好手,那个是精打细算行家里手……在唐山,这些企业都在忙啥?
提问,想要把体重相当的成年人轻松“搬运”,总共分几步?坐车,推车,就这么简单。不仅能搬运,连体重都给你精准识别了!这个就是位于唐山滦南城西工业区一家企业生产的推车秤,但它是用来运送并称重猪崽的。
走进企业的产品展示区,好像打开了一本“称重百科全书”。甭管是拉着货的大车,还是活泼好动的牲畜,在这家专门生产智能化称重设备的企业里,都能找到一款适配的秤。
您瞧,这台设备粗中有细——不仅能给大型物体称重,精准度还非常高,像这种轻量的砝码,也能精准测出。他们的“斤斤计较”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精准度上,更体现在对材料和能耗的精打细算。
“我们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推动设备轻量化设计,企业产能翻了一番。2024年,我们公司投入研发资金329万元,取得专利26项,其中很多创新都围绕着节能降耗。新产品贡献了30%的年营收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唐山正兴电子衡器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梁耀起说。
在滦南城西工业区,地面上有“斤斤计较”,房顶上还有“阳光账”。看我身后这光伏板阵列,据说,这片"绿色电站"年发电量达到720万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900吨。这么给力的新能源配置,就是给我脚下这个车间赋能的,我们去看看。
绿色电力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家纺织企业的自动化纺纱车间里,智能技术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这不妥妥地给传统产业装上了"绿色引擎"吗?
“你刚才看到的光伏发电设备的供给,可以说满足了我们生产的大部分用电需求,每年能节约电费两百多万元,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综合能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河北泰普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东亮介绍。
从精细计重的“斤斤计较”到精准用能的“度度必争”,我们在唐山看到了产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有的通过轻量化、智能化实现节能减排,有的通过绿色能源、智能改造实现提质增效,越来越多企业在用智慧和创新,编织着产业发展的绿色未来。虽然路径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产业发展更绿色、更可持续。
文案:徐倩
拍摄:闫航 侯嘉正
剪辑:徐倩
出镜: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