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证办”改革一小步,政务服务提升一大步。唐山市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办理的服务事项,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
唐山市实施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用“一纸报告”代替办事人到相关部门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消防安全、医疗保障、人社、公安、税务等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减轻经营主体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市行政审批局结合唐山“无证明城市”建设,先行确定在42个领域推行此项改革,实现监管数据“一个平台共享”、报告申请“一键完成”、各类无违法违规情况“一纸证明”,为经营主体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证明材料“做减法”,群众满意度“做加法”。为让办事群众“轻装上阵”,唐山市持续拓宽“无证明”办事服务范围,按照“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替代的一律替代、能共享的一律共享”原则,在减材料上持续发力,下大力气破解困扰企业群众的这一难题,努力让企业群众办理服务事项少带或不带证明材料。
能取消的一律取消。唐山市从压减法定证明事项入手,重新修订法定证明事项目录,直接取消21项证明事项。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破解办事过程中的隐性证明材料,唐山市全量梳理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需要提交的非法定证明材料,直接取消52项,通过告知承诺替代、数据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压减,仅保留221项,形成《唐山市“无证明”事项保留清单》,最大限度精简各项证明材料。
能替代的一律替代。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替代证明材料,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健康体检法律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告知承诺“减证”事项。其中,61项法定证明事项、164项服务事项证明材料以告知承诺替代。
能共享的一律共享。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复用”,建立全市电子证照数据库,事项办理直接关联电子证照证明,实现275种电子证照“自动填”“免提交”。打通数据壁垒,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自主开发上线“无证明”服务系统,无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等814项证明材料通过数据共享、检验开具、视频帮办三种模式实现“免提交”。在不动产相关业务和廉租房及低保业务办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带购房合同也能办“房本”,在唐山市已成为现实。目前,唐山“无证明”服务系统累计在线办理证明6100余件,大幅提升了群众企业办事创业便利度。
“哪些事项需要提供哪些证明,哪些事项不需要提供证明,这里都有详细展示,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可以随时问我们工作人员。”2月12日下午,记者在唐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看到,工作人员正拿着《唐山市保留证明事项目录》《唐山市“无证明”事项保留清单》等公开展示材料,热情而细致地向办事群众介绍,其情其景颇为感人。
让“无证明”办事政策找得到、读得懂、用得顺,唐山市要求各有关部门在政府(部门)网站、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公开证明事项目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向群众宣传解读目录内容和新的办理方式、办理流程。
良好的信用体系是实现 “无证明” 办事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市行政审批局建成并不断优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了权威规范的信用档案,将承诺人履行情况全面纳入信用记录,累计归集公示各类信用承诺74万余条,为守信主体提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便利服务,同步上线联合奖惩系统,为行业监管部门开展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信息归集和实施联合奖惩工作提供了平台支持。同时,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依托“信用唐山”网站,开设了信用修复栏目,实施企业信用修复初审一日清、信用修复月培训、修复结果自动同步等措施,2024年以来累计帮扶13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进一步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
为推动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2023年,市行政审批局在改变办理方式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的实施办法(试行)》《审批事项“一事一权”清单》,实施业务办理各项流程再造487项,进一步压减申请材料157份,压减审批时间109个工作日,相比法定时间压减达84.2%。2024年,市行政审批局依托应用“无证明城市”成果。动态调整《关于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的实施办法(试行)》《审批事项“一事一权”清单》,75个要件可通过共享获取,81个要件可通过其他材料替代,134个要件可通过容缺受理、取得证照前补齐,1819个要件可取消纸质材料进行申报。
“如今,我们在‘无证明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探索‘一网通办’‘全市域通办’,自助谋划一批小切口‘一件事’服务。”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未来将依托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让办事企业及群众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完成业务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