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水利局专场
来源: 长城网  邢丁 侯嘉正
2025-11-19 22:31:38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1月19日讯(记者 邢丁 侯嘉正)今天下午,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水利局专场。发布会全程如下。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常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唐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唐山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鸿祥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唐山市水利局“十四五”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唐山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王赞女士、唐山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杨立刚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鸿祥先生作介绍,有请。

唐山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鸿祥。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鸿祥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全市水利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唐山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水系纵横、水情复杂。作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丰枯变化悬殊,供需矛盾突出,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河湖生态修复压力大,治水任务十分艰巨。“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克难奋进、真抓实干,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水利建设投资实现跨越增长。

  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引滦入唐王务庄渡槽拆除重建、陡河防潮闸等重点工程545个,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可达358.2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相较“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完善。其中,2023年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是全省唯一破百亿城市。

  二、夺取水旱灾害防御全面胜利。

  扛牢水旱灾害防御的天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锚定“四不”目标,强化“四预”措施,规范执行“五个一”工作流程,科学统筹调度、果断靠前指挥,成功应对了2021年超强降雨、2025年滦河1号洪峰,高效处置54次强降雨过程,实现安全度汛。科学实施引滦调水,5年来累计调水23.7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三、河湖生态面貌彰显崭新气象。

  “十四五”以来,河道补水超16亿立方米,滦河、陡河、还乡河等重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100%。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18万人次,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2041个,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湖长履职实现了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转变。沙河入选全省首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建成省级幸福河湖22条(段),累计打造幸福河湖岸线340.7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7.5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7.30%,获得水利部颁发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

  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有力有效。

  全力构建全域智慧监测体系,建成取水口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全市16.67万个地表、地下水源取水口“身份证”式管理、1万立方米以上工业用水100%全天候智慧管控、农灌机井100%数字化监管“三个全覆盖”。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在我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始终稳定保持在省达用水红线以下,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0.6%、21.1%,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省水利厅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优秀”等次。

  五、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扎实进展。

  坚持“节、引、调、补、蓄、管、置”综合治理思路,建成压采项目110个,压采地下水开采量3.01亿立方米,超额完成省达任务,实现地下水位稳步回升,全市浅层地下水位、深层地下水水位与基准年2018年相比上升2.47米、11.31米。实现深层严重超采区、浅层超采区面积清零,关停各类自备井5863眼,实现应关尽关。连续五年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度考核为“好”等次。在省内率先开展海水入侵监测和防治项目,全国首例深层地下水回补项目在乐亭县建成。

  六、全社会节水行动迈上更高台阶。

  制发《唐山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县域节水型社会实现全覆盖。成功获批全省唯一全国节水产业统计、全国水预算管理、企业节水信用评价试点,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企业节水信用评价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培育省级节水型企业67家,推动6款产品纳入国家级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全省唯一。创新探索实施全域合同节水,撬动社会资本超20亿元,年节水量9800万立方米。唐山市资源型缺水城市节水新路径被推广刊发。

  七、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保持稳步提升。

  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争取各级各类资金8.35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整村改造415处,惠及农村人口43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94.5%提升至97.6%,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由3.33%提升至4.84%。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7个,总投资9.2亿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0.07万亩,年节水4325万立方米,增产稻谷1000余万公斤。滦下灌区建成国家节水型灌区,并于2024年获评水利部首批标准化管理大中型灌区。

  八、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率先打造水利行业市域级数字孪生水网应用标杆——唐山智慧水利系统,建成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的河湖智能视频监控“一张网”,全域配备923个视频监控点位,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湖精准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智慧水利系统荣获全国水工程BIM应用大赛金奖。建成陡河水库、邱庄水库2个国家级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成果获得省政府办公厅表扬肯定。

  九、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用水权交易、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在丰南区建成全国首个工业、服务业、农业“计量全覆盖”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取用水信用体系评价试点,获批省级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扎实推动唐山水网先导区建设,积极探索“水利+”融合发展理念,储备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元,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模式,全省首个水利特许经营项目“唐山市水网改善提升工程”及全市首例国家PPP新机制项目“玉田县全域地表水配置项目”获批实施,筹措社会化资本82亿元。高标准完成省厅委托办理取水许可技术审查事项7563件,高质量完成河湖名录内150条河道、2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及公示,完成153条(段)河流“一河一策”编制,河道水事秩序持续向好。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作出新的水利贡献。谢谢!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感谢李鸿祥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在叫到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然后提问,谢谢!

  长城新媒体: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请问“十四五”时期,水利部门是如何开展河湖生态治理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山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杨立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 杨立刚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唐山市水利局把做活做美“水文章”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落脚点,深入开展河湖生态治理,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是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持续强化。

  高质量完成153条(段)河流“一河一策”编制任务,117条河湖完成河湖健康评价,49条(段)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以上主要行洪排涝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河湖水生态修复成效显现。

  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量水而行、保障重点的原则,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筹防洪安全与生态补水,向滦河、陡河、青龙河等河流累计补水超16亿立方米,有效回补地下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7.5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7.30%,提前完成预期目标。

  三是幸福河湖建设亮点纷呈。

  市级双总河湖长高站位推动,与水利部海委签署支持唐山创建幸福河湖建设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打通“生态河湖”和“幸福河湖”双向转换通道,探索出一条幸福河湖建设的“唐山路径”。5年来,累计建成22条河流(段)省级幸福河湖,打造幸福河湖岸线340.7公里,预计2025年底前达到28条(段)省级幸福河湖。成功建成总投资9657万元的沙河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

  唐山劳动日报:我们了解到唐山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之一。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却保持稳定,请问水利部门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唐山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王赞。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 王赞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政策引领,构建刚性节水制度体系。

  《唐山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颁布实施,制定了全社会节水行动方案,和工业、农业、城市节水和节水宣教4个专项方案,协调建立水利、发改、城管等10余个部门节水联动协同机制,形成“1+4+N”节水攻坚体系。编制了唐山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多项政策制度文件,发布了《唐山居民用水定额标准》,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创新驱动,激发节水经营主体活力。

  唐山获批成为全国企业节水信用评价、取用水信用评价、节水产业统计和水预算管理4个国家试点以及省级全域合同节水管理试点。企业节约用水信用管理试点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2个合同节水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市培育节水产业43家,涉及农业灌溉、节水服务、节水器具制造等,从事节水产业相关人员6004人,产业资产总额达152.2亿元,拥有节水知识产权581个。

  三是聚焦领域,推动全社会节水新发展。

  工业节水方面,加强钢铁、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用水管理,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行动,推动水资源循环梯级利用。津西钢铁等5家单位入选全国水效领跑者。农业节水方面,连续26年开展灌区节水改造,滦下灌区成为国家节水型灌区,并于2024年获评水利部首批标准化管理大中型灌区。生活节水方面,推进节水型器具普及,惠达卫浴6款产品纳入国家级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累计建成市级节水型小区118个。实现了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谢谢大家。

  唐山广播电视台:据刚才发布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请问我市如何在极端不利情况下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实现“十四五”时期全市河湖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唐山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鸿祥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时期,全市水利部门深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重要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树牢水利部门防汛抗旱“天职”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履职,锐意进取,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织密“防护网”,筑牢“安全堤”。

  我们致力于构建坚固可靠的防御体系。一是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全市落实各级防御责任人3669名,修订完善预案方案2871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隐患排查“动态清零”,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五年开展26轮排查,整改问题583处,将风险消除在成灾之前。三是保障能力“提档升级”,建成74人专家库和18支547人抢险队伍,储备价值770万元防汛物资,并创新性常态化检测卫星电话,彻底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

  二、激活“创新源”,打造“新矩阵”。

  我们以改革创新驱动管理能力现代化。一是率先建设“智慧矩阵”,抢抓水利部试点机遇,投入1534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我市获批全省唯一市域级试点。二是全面创建“标准工程”,陡河水库等2项工程获评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9项工程获评省一级标准(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工程标准化率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强力筑牢“工程防线”,五年投入1.58亿元,完成水毁修复、水库除险加固等220个项目,从根本上提升了工程的防灾抗灾能力。

  三、下好“先手棋”,打赢“主动仗”。

  我们依靠精准预报和科学调度,成功应对了多次历史罕见的水旱灾害。一是预报预警“精准灵敏”,五年发布应急响应16期、山洪预警64期、预警短信54万余条,牢牢掌握了防御主动权。二是应急处置“创新高效”,探索形成强降雨应对“五个一”工作法(一次会商、一次预警、一次调度、一次检查、一次复盘),成功应对54次强降雨,安全转移群众3.1万余人次,实现了人员零伤亡。三是工程调度“精准安全”,通过科学预泄、拦洪削峰,成功应对了2021年超强降雨、2025年滦河1号洪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力守护河湖安澜、人民安全。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唐山市水利局机关党委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节水,唐山市,水利局,高质量,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侯嘉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