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农业农村局专场
来源: 长城网  闫航 侯嘉正
2025-11-20 19:00:33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1月20日讯(记者 闫航 侯嘉正)今天上午,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农业农村局专场。发布会全程如下。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常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唐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唐山市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唐山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阚永康先生,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刘林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董印玲女士作介绍,有请。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董印玲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全市“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十四五”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五年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根基打得更牢、步伐迈得更实。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91元,较2020年增长7004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61.1亿元,较2020年增长67.69亿元,两项主要指标总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稻米、花生、蔬菜、生猪、牛奶、水产品等6大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盐碱地综合利用等64项农村改革试点在全市试验示范,唐山市农业农村局改革试点工作连续4年在市直单位中排名第一;创建了曹妃甸湿地、路南稻香里等10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成了海港尹庄村、汉沽裴庄村等1282个省级和美乡村、174个示范村,打造了迁西秀水田园、滦州桑园小镇等58个市级重点片区、580个市级精品村。

  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35.76万亩、产量60.1亿斤,较2020年分别增加6.61万亩、2.16亿斤。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590万亩,占基本农田89%,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盐碱地综合利用典型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充分发挥5个国家级、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综合实验站作用,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0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全面助力粮食产能提升,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二、持续夯实主导产业基础

  大力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菜、肉、蛋、奶、水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裕,2024年,产量分别达到969.8万吨、62万吨、28.7万吨、122.3万吨、57.4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加27.6万吨、4.1万吨、0.3万吨、13.2万吨、7.9万吨。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50%,全省第1,实现产值237.2亿元,全省第1。粮油产业持续向好,从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推动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同时,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蔬菜产业扩面提质,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7个,获评“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0个。畜牧业稳定发展,持续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拥有滦南、丰南、玉田、遵化4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数量全省第1,实施奶业纾困政策,支持奶牛家庭农场和农户合作,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河北省第三届国际奶业博览会于2021年在我市召开。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7个、全省第2。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芦台经济开发区“芦海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全省唯一。培育国家级水产种业阵型企业3家、水产良种场2家和省级水产原良种场14家、水产供种繁育基地3家,实现红鳍东方鲀国家级破难题阵型品种零的突破。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依托唐山海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在丰南打造了1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应用创新基地。

  三、做强主体做大集群做优品牌

  实施强龙行动,监测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0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09家,销售收入1亿元、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07家、10家,分别位居全省第2、第3。农产品加工业提速发展,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78个,培育打造了滦南肉类、乐亭果蔬等10个农产品加工集群、遵化平安城、丰南黑沿子等6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环京津设施蔬菜、玉田马铃薯等4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鸡制品、奶业加工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品牌建设跑出“加速度”,全新发布“唐农”区域公用品牌,玉田包尖白菜等20个品牌被评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开平香宇等1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产品领军企业品牌,迁西板栗、曹妃甸河豚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发展了古冶润跃淡水鲈鱼水产养殖等1.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路北大秋等1.4万个家庭农场,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市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全面落实“早、宽、简、实”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帮扶体系,将监测标准从2021年的6600元逐年上调至2025年的9000元,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667户、1874人,401户、1119人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持续深化产业、就业帮扶,用足用好公益性岗位、一次性交通补助等就业奖补政策,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3530人,全部实现动态就业。2021—2024年,全市在省考核评估中连续被评为“好”的等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五、乡村“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不同区域特点,创新推进和美乡村“十百千”工程,形成了“四环、九带、多片”格局。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2亿元,打造了迁安长城山野绿道、玉田中华老字号、丰南唐津运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片区,涌现出了遵化山里各庄、丰润甸子村、曹妃甸李家房子桃萄水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样板村。“十百千”创建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全省唯一。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16万座,普及率达到72.62%,3431个村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按照“1137”的工作思路(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领,着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工程,围绕粮食安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美乡村、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七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贡献“三农”力量。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感谢董印玲女士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在叫到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然后提问,谢谢!

  长城新媒体:从刚才的发布中我们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请问在这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效?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阚永康。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 阚永康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四五”期间,我市实施高标准项目94个,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0.27万亩。2024年以来,在任务少、需求大、建设标准高的情况下,实施“以奖代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7650万元,对2.5万亩2018年以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亩均投资3060元以上。项目建设主要取得三方面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小麦单季种植面积增加15%,粮食产量至少提升15%,每年每亩种植成本减少200元,粮食收入增加200元,灌溉成本减少100元,这一成果直接惠及当地超1.1万名农业人口。

  二、社会效益。在工程管护层面,严格落实基础设施与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的长效运行,保障投资效益最大化。项目建成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周边村集体积极响应,目前已在丰南区签订农事托管服务面积超10万亩,有力带动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成为周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典型示范。

  三、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方面,依据全程机械化作业场景需求,对项目区域内的灌溉系统、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进行系统性全面升级与完善,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缩短耕作时间,增强项目区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节水增地省工效益尤为突出。通过大力推广移动式水肥墒药一体智能化灌溉技术,亩均单次灌水量低于30立方米。相比传统大水漫灌,节水50%以上、节电45%以上、节省人工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具备条件的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在节水农业、科技农业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唐山广播电视台:“十四五”期间,在推进“十百千”工程中,我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具体举措?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 阚永康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乡村建设以“十百千”工程为依托,按照和美乡村示范片、精品村、提升村建设标准分类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0个,建成1282个省级和美乡村、174个示范村;创建58个市级重点片区、580个市级精品村,提升村实现全覆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提质增效,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6.8%;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3438.7公里;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116万座,普及率达72.62%;3431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构建“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配备保洁人员1.66万名、设置垃圾收集点1.74万个,8个垃圾焚烧发电站合理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善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等,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村庄面貌和村民生活的普遍改善。

  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市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依靠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十四五”期间水产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请问我市近年来在渔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具体有哪些举措?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刘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刘林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局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目标,以“强优势、补短板、促提升”为路径,全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唐山市水产养殖面积7577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57.4万吨,较2020年增长7.9万吨,实现产值237.2亿元,均位居全省首位。

  一是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9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98个。争取资金6319万元,对2.77万亩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系全省唯一。

  二是构建优良水产种业体系。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3家(全省第1),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16家(国家级2家),省级水产供种繁育基地3家,基本涵盖了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等我市主要养殖品种。截至目前,我市水产新品种半滑舌鳎“鳎优1号”、中国对虾“黄海6号”、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填补了全国半滑舌鳎没有新品种的空白,红鳍东方鲀国家破难题阵型品种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强化渔业科技支撑。持续深化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赵法箴院士工作站落户曹妃甸,全省首个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级科技小院在我市挂牌,研发出国内第一款红鳍东方鲀育种芯片“鲀芯1号”,并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国家级海洋牧场7家,覆盖海域面积4250公顷,以海洋牧场为重点,新建6760个网箱。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创新渔业经营模式,健全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循环渔业、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推动养殖、捕捞、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及物流业等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农业,农村,唐山市,高质量,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侯嘉正
TOP